理论研究

高校辅导员职业化发展研究报告

日期:2014年07月02日 21:56 点击数:

随着我国高校辅导员队伍的发展壮大,有关其职业化发展开始成为热门话题,并已成为顺应我国高等教育发展之大势所趋。辅导员职业化发展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途径,也是辅导员队伍健康发展的新举措。事实上,在美国的高校同样拥有一支类似辅导员的专家队伍,即学生事务(student affairs)管理者,从一开始就以职业化发展的要求开展学生心理辅导、学习辅导、就业辅导等各项工作,并已取得显著成效。本文通过对比中美两国高校辅导员工作差异及各自优势,提出了我国辅导员应有的角色定位.。根据这一定位强调了我国高校辅导员职业化发展的重要性,并由此提出了一些建议。

一、中美高校辅导员对比

(一)基本定义对比

美国高校辅导员,准确地说是学生事务管理者(school counselor),是从事学生事务管理的人员。而所谓的学生事务是指高等学校通过非学术性事务和课外活动对学生施加教育影响,以规范、指导和服务学生,丰富学生校园生活,促进学生成长成才的组织活动。我国高校辅导员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管理者和组织者,是高校正常教学秩序的直接维护者,是大学精神的直接营造者和传播者,是大学生的人生导师和知心朋友。从基本定义看,与美国相比,我国辅导员工作比较突出思想政治教育职能,具有优势。

(二)工作理念对比

美国高校辅导员工作坚持以人为本的工作理念,以个人本位为价值取向,重视学生自我管理和个体发展,其学生事务具有独立地位,对学生事务的服务按专业分门别类,工作理念针对性强,呈一对一性。我国高校辅导员工作同样坚持以人为本的工作理念,以社会本位为价值取向,但学生工作更侧重于宏观方面,强调大学生德育教育,把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重中之重。工作通常以年级为面,以班级为点,以培养学生骨干为手段,由学生骨干带动全体学生,呈一对多性。由于学生人数较多,到目前为止,不少学校仍然在沿用抓两头带中间的工作方法。与美国高校相比,我国高校在加强学生自我管理和个体指导方面值得改进。

(三)工作范畴对比

美国高校辅导员,迄今已有100年的历史,是高等教育不断科学化系统化发展的产物。当教学、课程、硬件、管理等环节处于高度发展阶段时,学生事务管理也呈现发展态势,随即相应产生心理辅导员、职业规划和咨询辅导员、学习辅导员、生活辅导员等。辅导员的工作范畴按照功能和专业划分,相当明确。按照行业协会规定,这一类辅导员均要求具有相关专业硕士博士学位,并且必须通过辅导员协会的职业考试。美国辅导员工作范畴虽大,但是分工细致,一般都是某个具体方向的辅导员,专门对学生进行某一个方向的辅导。我国高校辅导员的工作范畴随着社会的发展和高等教育改革的深入而日益扩大的。由于事务性工作的增多,辅导员已经不仅仅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管理者,也是心理健康的教育者、就业工作的指导者、校园文化活动的召集者以及所有与学生有关的事务工作处理者。与美国高校相比,我国高校应强调辅导员工作的专业划分,完善职业考试,实现辅导员的职业化和专家化。

(四)组织结构对比

美国高校的学生事务管理部门通常分为学生办公室、学生服务中心、招生、就业、住宿、体育运动、咨询和健康服务等机构,直接由分管学生事务的副校长负。美国高校以辅导员协会为平台,通过诉求意愿达到服务学生的效果。美国已经基本形成了由高校牵头,学校、家庭和社区相结合的辅导网络,在学校内部已经形成专门的辅导咨询服务体系。我国高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关于机构设置和人员配置的最高法律精神,将学生工作机构纳入到管理部门来设置,把学生工作者列入到党政管理队伍来配备,组织结构呈现管理型与职能型相结合的模式。管理型(纵向)是指学校层面由一位主管学生工作的党委副书记统揽,院系党委(总支)副书记负责,各年级辅导员形成学生工作组具体负责学生工作。这种组织结构适应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突显了党对学生工作的统一的领导,同时也体现了学生工作为学校中心工作服务的特点。职能型(横向)是根据大学生教育、管理、服务三大学生工作职能设置的如学生工作处、团委、心理咨询中心、招生就业处等部门。这些部门根据职能要求各施其职。与美国相比,我国高校应加强学生的咨询服务体系。

(五)工作职能对比

    美国高校辅导员工作强调解决学生实际困难,通过有针对性的一对一的辅导帮助学生全面发展。如就业辅导员教授学生就业技巧,心理辅导员开展学生心理健康咨询等。其社会职能是服务性的,类似于我国现行的咨询机构,即在预约顺利的情况下,学生方可与辅导员互动,从而达到服务学生的目的。从这个角度来讲,美国高校辅导员的服务功能是从学生诉求出发的,是被动产生的。由于美国辅导员的专业化程度高,服务涉及医疗卫生(类似于医疗机构)、营养健康、求职创业、管理经商等,所以学生的各种问题能得到较为专业的答复和较为有效的解决。我国高校辅导员工作具有鲜明的政治引导职能,辅导员要对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爱国爱党教育。其社会职能主要体现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维护高校安全稳定、解决学生实际问题以及组织学生开展有益活动等。其管理职能主要体现在学生日常事务管理,如行为规范、新生入学教育、毕业生离校、奖学金评定、贫困生资助、生活园区建设、学生干部培养等方面。我国高校辅导员工作的政治职能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社会的稳定与和谐,使得我国高校相对安全稳定、犯罪率低、学风好、学生班级意识较强。与美国高校相比,我国高校辅导员工作对学生个性服务的专业化方面显得不足。

从以上五个方面的对比可以看出中美高校辅导员工作之异同。相似之处在于,工作理念基本一致,都是以人为本;工作职能中都含有服务管理职能。不同之处在于,美国高校更注重为学生服务,针对性较强,提倡为学生进行“一对一”的服务;我国高校更注重学生管理, 广泛性较强,提倡为学生进行“一对多”的管理服务;就组织结构而言,美国高校呈自上而下“直线型”的结构特点,这种特点表明了美国高校辅导员只服从主管学生事务管理工作的副校长的管理,我国高校既有自上而下纵向领导也有平行面横向领导,即既受主管学生管理部门的领导,也受其他职能部门的领导,既受学校层面的领导也要服从学院层面的领导;就工作职能而言,美国高校辅导员工作将思想教育融入到学生服务之中,我国高校辅导员工作则以思想政治教育为首位,其他教育活动贯穿于思想政治教育这条主线当中;从职业角度讲,美国高校辅导员职业化较强,是某一方面的专家,具有明显的专业特点,我国高校辅导员职业化较弱,是一支相对流动和不太稳定的队伍,需要加强职业化和专家化方面的建设。

二、我国高校辅导员之角色定位

通过对比,可以看出,中美高校辅导员工作各有强势和不足。为取其强势,补我不足,扬我优势,避其弱势,我国高校辅导员的角色定位应具备以下三点:

    第一,辅导员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者,组织者和管理者。这一特点是美国辅导员所不具备的,也是我国高校的优势,应该坚持和完善。作为组织者和管理者,辅导员通常情况下是应国家和学校号召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进行有序的组织和管理,目前做得较好。而作为教育者,辅导员真正参与的力度不大,作用不明显。事实上辅导员首先应该是教育者。由于辅导员与大学生的亲密性,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比“两课”教师来的更加直接,教育效果也是立竿见影的。而作为教育者参与教学实践,也打破了学生心中辅导员仅仅是管理人员、服务人员、后勤人员行和政人员的尴尬,树立了学生心中辅导员的教师形象。因此,辅导员应该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师,应承担部分相关教学工作。部分辅导员可以成为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专家和学者。

    第二,辅导员是学生事务管理的指导者。学生事务管理的指导者不等同于学生事务的管理者。在此,可借鉴美国学生事务管理经验,即学生具体事务由学生自我进行管理。目前,辅导员事务性工作缠身,工作激情不高,工作效率低下,叫苦连天,导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受影响,背离了学生工作的主旨。因此,学校或院系应成立学生事务管理服务中心,仿照政府部门政务大厅的办法,对学生提供集中的服务。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可以主要由学生志愿者和勤工助学的学生组成,配以适当数量的职工,其主要领导可以是具有事务管理专长的辅导员,对服务中心进行管理和指导。学生生活园区管理、学生贷款还贷服务、勤工助学管理、学生就业信息服务、学生入学报到及毕业离校等均可纳入服务中心的管理服务范围。中心一切事务应受学校党委领导或院(系)党组织指导。一旦学生事务中心形成态势,辅导员就能从繁杂的事务性工作中分离出来。部分辅导员可以成为学生事务管理和政策制定的专家。

    第三,辅导员是学生学习生活的指引者,是大学生的知心朋友和人生导师。辅导员能成为学生知心朋友和人生导师不是口号,而是建立在对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提供指导和帮助的基础之上。学习上的指导包括制定学习计划、端正学习态度、培养学习习惯、寻求学习方法、解决学习难题等;生活上的指导包括培养兴趣爱好,心理健康咨询,文化活动开展,培养生存能力、拟定职业规划等。辅导员只有通过对学生学习生活的指导,才能真正成为大学生的知心朋友和人生导师。在此,可以借鉴美国高校辅导员咨询服务的理念。大力提倡和推进辅导员的职业化发展,使得多数辅导员都有一技之长,让辅导员工作可以成为长久从事并为之终生努力的职业。

根据上述三点,现阶段我国高校辅导员角色定位要求有以下三点:第一,辅导员必须参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组织、管理和教学工作。一部分应成为“两课”、形势与政策、军事理论等课程的专家;第二,辅导员工作必须分清主次轻重,一定坚持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为首位,将事务性工作进行分离,如成立学生事务中心,一部分应成为指导和制定政策的专家;第三,多数辅导员应掌握一门或几门专业技能,成为心理咨询师,职业规划师,活动策划师、营养师,翻译证等。通过应用专业技能更好的指导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

三、我国高校辅导员工作职业化发展的必要性

要达到辅导员角色定位之要求,辅导员工作的职业化是关键。具体来讲,其必要性如下:

() 是辅导员工作政治属性的需要

我国高校辅导员从产生之初就带有政治使命。辅导员工作的政治属性要求我们有坚定的思想政治信念,有正确的价值取向,有科学的管理能力,有专业的服务技能。要具备上述特质仅仅靠辅导员岗前培训,学生工作经验积累,片面借鉴他国经验是不够的。在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相关课程由专业教师(特指“两课教师”)、党政管理人员和辅导员来构成。而在这三者当中,唯有辅导员与学生接触最多,无论是从思想上还是从方式上都有条件随时掌握学生思想动态,引导学生思想政治方向。所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尤其是辅导员工作不应当是临时的和快速流动的,而应该是向职业化方向发展的,全力以赴才能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才能真正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素质。

(二)是适应高校教育改革的需要

 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和国内改革的深入,特别是高校的扩招和规模扩大,学生群体的特点与以往相比有了很大变化,对辅导员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思想教育、品德引导、心理咨询、职业规划、贷款还款、帮贫扶困、党团建设、活动开展、社会实践、恋爱婚姻等与学生有关的事情越来越多。目前工作范围的扩大和工作职能的多样性,使得辅导员似乎是万金油,样样懂却样样都不精。辅导员扮演的多重角色造成成就事业的需要与工作客观效果的矛盾,市场经济带来的各种观念与辅导员坚守高尚的价值观造成成就人格的需要与价值观选择困惑的矛盾,考核、培训、奖励机制的不健全造成自身发展需要与缺乏角色认同的矛盾,导致高校辅导员产生的心理困惑已经严重影响着辅导员队伍的稳定发展。因此,只有走职业化发展道路,才能提高辅导员专业水平,才能应对工作职能的多样性,才能体现辅导员工作的科学性,才能适应教育改革的需要。

(三)是辅导员个人发展的需要

 当前,辅导员的自身发展引起了许多高校的关注。80年代和90年代的辅导员现在大多都走上了学校、学院和学校部处领导岗位,也有部分成为了专职教师或调离了学校。他们的出路是比较好的。这主要得益于当时辅导员人数相对较少以及90年代后期高校的扩招,使得他们有较多的岗位选择,有较多的升迁机会。但进入21世纪后,高校辅导员人数因学生人数的增加而递增较快,而高校管理岗位却增加较少,且多数已被占据。所以他们不再可能较多地分流到管理岗位,不再可能顺利地走向“仕途”。为此,需要思考他们将来的出路。把辅导员工作职业化并作为终生都可以从事、努力和研究的工作,是一个较好的选择。

四.辅导员工作职业化发展的建议

(一)优化辅导员结构,重视梯队建设。

目前担任高校辅导员的多是年轻人,人生阅历较浅,且多数没有诸如职业规划和心理咨询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缺乏对辅导员工作的深入研究。因此年龄结构和知识结构亟待优化。一方面要采取有效措施,在职称和职级上关心辅导员的成长,稳定辅导员队伍,使得辅导员成为高校主流职业,另一方面要鼓励辅导员成为某一方面的专家,使得他们长期向该方向努力,形成一个知识结构和年龄结构互补的梯队。暂时可以由学院(系)分管学生工作的副书记或资深辅导员引导和帮助年轻的辅导员进行专业角色定位,选择专业方向,加强科学研究,逐步形成学科梯队。每个辅导员都应选择一到二个专业方向,如:心理咨询、职业规划、事务管理、思想政治教育、校园文化活动策划、学业指导等。学校应该根据学生的规模和特点综合考虑专业方向的结构性,使得辅导员队伍成为专业结构合理的专家团队。

(二)加强辅导员准入、培训、考核和奖惩制度建设。

逐步完善辅导员职位准入制度,建立规范的选聘机制,公开招聘,公开考试,公平录用,确实把“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的人员选聘到辅导员队伍中来,并且可以尝试“注册辅导员”制度。对辅导员要结合实际制定培训计划,包括新辅导员的岗前培训和所有辅导员的日常培训,并定期选派辅导员到培训基地学习,必要时要选出骨干到国外进修,学习西方发达国家学生工作的先进工作理念,为我所有。要加强辅导员绩效考核和评价机制,科学制定考核指标。对年轻的辅导员重在考核工作实绩,对较为年长的要同时考核工作绩效和研究成果。由于辅导员工作的特殊性,绝不能把学术研究成果(如学术论文)作为考核的唯一指标或最重要的指标。对优秀的辅导员要给予奖励,包括物质的、精神的和职称职位的。对工作不称职的要淘汰。

(三)开设辅导员工作论坛,帮助辅导员专业成长。

要定期开设辅导员工作论坛,交流工作经验和研究成果,帮助辅导员在所选专业方向健康成长。相关部门(如学生处)要大力倡导辅导员参与工作研究,特别是对工作的深层次思考和创新研究。可以通过对问题的讨论,广开言路(如头脑风暴法)寻求解决的较好办法;通过案例分析或辅导员本身的经历阅历以及国家对辅导员制度的沿革进程分析归纳,找寻工作的规律性;通过加强校际合作交流,就共同关心的问题进行探讨。辅导员专业方向上的成长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积极探索,日积月累,终生学习,共同提高。

(四)界定辅导员工作职责,探索书院制管理方式。

由于目前多数辅导员比较年轻,阅历较浅、人生经历少,且工作头绪多,联系的部门多,所以学校的许多部门如学生处、招生就业处、团委、教务处、学院、党办、校办、武装部、后勤等部门都可以给辅导员安排工作任务,真是谁的话都要听,谁的活都得干,有些虽是份外的工作,也不得不接受。头绪繁杂的工作常常使得辅导员疲于奔命,心理压力大。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首先需要根据辅导员的角色定位,界定辅导员的工作职责。其次,可以借鉴书院制的管理方式,由学校确定一个部门(如:学生处)统一管理辅导员,下设几个书院。辅导员不再接受其他部门(包括学院)的领导。学生工作相对独立,由学校党委副书记直接管理。这样可以避免婆婆多的情况,也可以减少辅导员参加不必要的会议和活动,节约时间干正事。辅导员可以属于某一书院,负责学生课余的事务管理和各种教育咨询。书院可以和学校相关部门和学院(系)平等交流合作,可以使辅导员免受各部门的指挥。不过,书院制的管理有利有弊,还需要进一步探索。

综上所述,认清辅导员的角色定位和走职业化发展的道路是我国辅导员工作面临的两个问题,两者相辅相成。只有认清现辅导员之角色定位,才能为职业化发展提供坚实基础和可靠保证;反之,只有走职业化发展的道路,才能更好地完善辅导员的角色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