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教育

他山之石以攻玉 跨学科交流以成才

日期:2014年06月01日 23:46 点击数:

——首届西南交通大学青年教职工学术沙龙—“跨学科融合大家谈”

516下午,首届西南交通大学青年教职工学术沙龙——跨学科融合大家谈在九里校区工会俱乐部多功能厅举行。本次学术沙龙活动旨在为青年教职工提供思想碰撞、学术交流、成果共享的机会,为广大青年教工治学态度、科研水平的提升铺路搭台。

校党委副书记何云庵、战略发展部副部长刘建新、科技处处长郭俊、人事处副处长曾东红、校工会副主席陈良麒以及来自校院两级的青年工作委员会委员、科研代表120余青年教职工出席了活动,校工会郑江副主席担任主持。此次沙龙活动由校工会主办,校工会青年教职工委员会承办,人事处协办。

首先,何云庵副书记以坐落在剑桥大学校园院系之间小咖啡馆开题,小咖啡馆可以提供跨学科的交流机会进而引发的新课题的提出,乃至产生改变整个领域格局的深入研究,我们的沙龙也不无可能。接下来,何云庵副书记表达了对青年教工的期待,希望青年教工能将科学研究、教学工作、事业有机地结合起来,更加激情饱满的投入到工作中去,也希望借助沙龙这个载体使青年教职工们更加充分有效地交流,实现学科的交叉融合,碰撞出智慧的火花,为学校的教学科研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

接下来,公共管理学院院长陈光教授带来了题为《跨学科与学科交叉是研究型大学的学术特质》的特邀报告。陈光教授点明:沙龙就是大家谈。跨学科和交叉学科的研究符合现代科学技术的演进规律,能够体现研究型大学的本质特征,提升传统学科水平,促进新兴学科发展,优化学科结构,并以美国大学的为例,指出跨学科在研究型大学中的重要地位,其作用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前校长概括为,研究型大学偏爱学科交叉,跨学科发展的可能性是大学学术成熟的标志有意识地发展跨学科研究,是当代高等教育的重要特点和学科发展的重要规律” “多学科是高等教育的三原则之一。陈教授指出,美国的国情无法复制,但是研究型大学发展的客观规律是可以复制的,并提出了自己对于我们加强跨学科研究的六点想法:成立学校层面跨学科和交叉学科研究管理机构;制定交叉学科研究计划和指南;以国家实验室建设和2011计划实施,推动跨学科研究;引入国际资源,建设西南交通大学康奈尔大学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在创新大楼或新的教学科研设施中,建设跨学科研究的基地和交流空间;建立青年教师交叉学科发展基金,为交通大学未来的学科发展做战略储备。

来自机械学院摩擦学研究所的崔树勋教授与来自信息与技术学院的马征教授作为青年教工的代表分别带来了题为《DNA、水环境和化学进化——单分子力谱研究与思才》与《高铁中的宽带无线通信:机遇与挑战》的主题发言。两位年轻的教授用严谨的治学态度以及精益求精的追求与大家共勉:我们只完成了可能性的1%,甚至连1%都不到

在随后的交流讨论环节中,针对教职工提出的如何进一步鼓励支持校内已有的学科交叉的深入研究,避免恶性竞争局面的出现;应对东部战略空间压缩,西进发展的举措;由于学院的框架,青年教工在参与跨学科项目研究时处于从属地位,主动性较弱的问题;文科如何有机地参与到理工科研究中去等问题进行了充分的交流。战略部刘建新副部长讲解了学校在实现交大振兴这一目标下的两个着眼点”“三项举措”“四个战略;科技处的郭俊处长介绍学校的政策谈到,学校加强对青年教工的资助力度,旨在浓厚学术氛围,并对专题项目的开展提供项目资助,并逐步将自发的较小规模学科交叉组织向有组织的较大规模的交流组织转变,以确保能够取得更好的效果;人事处的曾东红副处长则从介绍学校对青年教职工政策方面的入手对大家的疑问进行解惑,学校专门出台了《西南交通大学关于加强青年教师培养的若干意见(征求意见稿)》来帮助广大青年教师提高教学能力、科研水平、工程实践能力,培养广大教师的国际视野与综合素质。

活动的最后,何云庵副书记表示,学校将更加重视对青年教师的成长、学科交叉研究提供条件,提供支持;学校将尝试通过专门的机构来支持学科交叉研究的工作;并建议青年教师打好基础,从本专业做起,进而通过跨学科的研究来提升自己,不要为了跨学科而跨学科,并希望广大青年教师保持忧患意识与工作的热情,以及对未知的好奇心,学校将认真听取基层的声音,通过成立专项资金等方式使广大青年教工大有可为,大有作为。      

                                    (校工会供稿   撰稿人赵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