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教育

论大学青年教师的为师之道

日期:2014年06月02日 00:26 点击数:

——2013新教师参加专题教育活动心得体会

 

为师之道,简言之,就是一名教师应当遵从的师德规范和师德修养,它是一名教师之所以为师的核心内容,《管子?枢言》说:“道之在天者,日也其在人者,心也”,意即“道”为人心,是我们必备的素养。我们也可以把“道”理解为“行业之规”。教师的“道”,即“师道”,是为师之道、为学之道、为人之道和爱生之道。师德是中华传统美德的重要组成部分。师德是一种社会道德形态,是教师在从事教育过程中形成的较为稳定的职业道德观念和行为规范的综合。简言之,“师德”是指教师必须遵循的专业道德行为规范。良好的师德师风,对于弘扬我们交大的文化,砥砺学生的情操和志向,丰富教师自身的修养和人格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一、热爱教育事业是大学青年教师为师的前提

热爱教育事业首先要把热爱学生作为自己教书育人的前提。帮助他们成长,培养其美德,增长其才干,解答人生的种种难题和困惑。教师热爱学生还必须把对学生的严格要求结合起来。对学生严格本身就是一种爱的表现,热爱学生不是置学生于严格要求之外,而是抱着热爱学生,关心学生的目的来严格要求学生。

教师对学生之爱是教师在理智的支配和指导下所形成的理性之爱。师爱之所以是理智之信,理性之爱,是因为师爱是从热爱教育事业,培养四化建设人才的大局出发,立足现在,面向未来,是时时处处为学生的明天着想,关注他们长远的前途和命运的无私之爱。这种爱具有高度的自觉性"坚定性"持久性和稳定性。

二、师德规范是大学青年教师为师的行为准则

教师的道德规范源于教师个体,同时又高于教师个体。它是千百年来无数优秀教师的品德结晶,是广大教师公认的理想人格模式。作为个体的教师在自己的职业生涯中除了具有深厚的学养,能够为学生授业解惑“得天下英才而育之”之外,所追求的目标便是实现自身理想人格。

教师个体人格的完善必须在教师的职业生涯中去实现,百尺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教师只有在平凡的教书育人活动中依据师德规范的具体要求,不断规范自己的思想、语言和行为,才能实现个体人格的完善。从被动地遵守师德规范到自觉地践行师德规范,有一个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由粗及精的过程。这个过程中作为个体的教师必须不断地在边实践边对照中逐条逐项地领会师德规范,特别是青年教师要自觉或不自觉地把师德规范当做自我的实践模式,努力创造出一条理论联系实际的修养捷径。

三、品格和魅力的提升是大学青年教师为师的关键

教师道德品格之“美”,体现在教师知之正确、情之高尚、意之坚强和信之坚定四个方面。

第一,知之正确。教师首先要提高自己对教师职业的社会道德价值的认识。教师要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感,正确理解和掌握师德规范,从而提高识别真假善恶的能力,增强履行职责和道德义务的自觉性。

第二,情之高尚。高尚的道德情感,是道德品格的内在基础。教师的道德情感,包括深刻的道义感、强烈的理智感和高尚的美感。在这些情感中,热爱学生是最基本的内容,也是教师道德情感的核心!教师可以用自己高尚的审美情趣,去影响和感染学生,陶冶学生的心灵,塑造学生的美好品格。

第三,意之坚强。坚强的道德意志是教师道德品格的必要环节。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必然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困难和障碍,为了克服困难,排除障碍,教师就需要有顽强的毅力和坚持不懈的精神。

第四,信之坚定。教师道德信念是指教师发自内心地对某种道德义务的真诚信服和责任感,是教师认为自己一定要遵循的在自己的意识中根深蒂固的道德观念。教师道德信念是构成教师道德品格的重要因素。教师道德最重要的表现就是热爱教育事业。只有这样,才能对教师职业抱有高度的热情,把教育工作同实现理想联系起来,产生强烈的职业自豪感和道德责任感。

四、言传身教是大学青年教师为师的重要途径

教师,作为学生走向社会,通往科学宝库的引路人,他的神圣使命就是传播文明、塑造人格,这就要求教师除了必须以满腔的热情对待事业、对待学生以外,还必须自觉地、高标准地去塑造自身的人格。

教师的以身立教,为人师表是社会对教师提出的要求,也是教师职业实践中长期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优良传统。古今中外的教育家,都是以身立教、为人师表的倡导者和身体力行者。中国现代著名教育家杨昌济认为,只有教师言行一致,以身作则才能有效地影响学生,完成造就人的光荣任务。

总之,作为一名大学青年教师,必须把为师之道作为自己教书育人的首要内容,也只有这样,大学教师才能在不断提升为师之道的过程中丰富自己的教育理论和实践,才能在热爱教育事业的同时,热爱学生"热爱学术,也才能把这种热爱转化为教书育人的实践,不断推动学校师德师风的好转和学校品格的不断提升,才能不断推动学校实现新跨越"实现新发展!

(电气学院供稿   撰稿人李砚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