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新闻中心

学校举办“奋进新征程・巾帼绽芳华”故事分享会 共庆“三八” 国际劳动妇女节

日期:2025年03月10日 11:39 点击数:

35日下午2:30,犀浦校区综合楼148会议室暖意融融,庆祝第115个“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暨“奋进新征程巾帼绽芳华”巾帼故事分享会在此举行。校党委副书记、校工会主席杨爱华与来自教学、科研、管理、服务一线的100余名女性代表齐聚一堂,共同聆听十位优秀女教职工的动人故事。会议由校工会常务副主席靳能法主持。

杏坛深耕:以教育星火点亮时代星辰

马克思主义学院田雪梅教授以“以自强和智慧坚定笃行”为题,分享了自己30年教育生涯的感悟。这位三度赴日访学的政治学学者,在留学、读博期间坚持与孩子有效沟通和精神陪伴,做好家庭和事业的平衡,“我始终相信,女性的发展机会应成为家庭和社会共同进步的契机。作为人大代表和成都市监委特约监察员,她将课题研究与社会服务结合,带领学生深入社区开展调研,让学生在实践中深化对中国政治变革和党的创新理论的认识。

数学学院刘教授以概率论视角诠释人生:“人生的可能性永远不是非此即彼,而是且行且歌’”。这位国家级一流课程主讲人,疫情期间为无法到校的学生单独录制《概率论》课程,跨越4000公里的云端辅导最终助其圆满完成学业、学有所成。她带领学生跨学科组队参加全国大学生市场调研大赛,荣获海峡两岸暨港澳总决赛的季军。

体育学院宋爱玲教授的“节能发光”理念引发共鸣。这位获得多门国家级、省级一流课及多项教学竞赛奖的体育教师,分享了自己从“拼命三娘”到战略转型的蜕变。并依靠集体智慧让自己不断成长。如今,她与团队开发了多门跨学科课程,组织跨学科教研共同体,让集体智慧照亮教学创新之路。她讲到人生不是短跑冲刺,而是需要保存体能的马拉松。希望大家要在不断发光的同时学会节能

科研攻坚:在未知领域书写巾帼担当

力学与航空航天学院刘娟副教授的“破茧成蝶”故事引发强烈共鸣。她回忆怀孕临产仍坚持基金申报的场景:“肿胀的双脚踩在冰凉的地板上,屏幕里的申报书字迹随胎动模糊成一片”;在导师的指导下,她将育儿心得融入教学改革,设计出母亲视角的课程环节,让抽象的物理概念变得生动可感。如今,她指导的学生团队在全国大学生力学竞赛中获特等奖。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龚正君教授以“人生就是修行”为主题,分享了23年交大生涯的感悟。作为新学院首任院长,她带领全院师生开启新篇章。当她讲述与家人和谐相处的平凡小事时,现场响起热烈掌声: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

科研院副院长、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丁雨淋教授以“有心、有魂、有爱”的科研人形象激励同行,分享了自己遭遇“性别偏见”,勇于打破边界、保持定力、做自己的故事。面对 AI 技术的冲击,她强调:“在算法时代,科研女性更要锤炼‘百炼成钢 ’的认知体系,既要拆解数据,也要感知生命”。

育人先锋:以多重身份架起成长桥梁

轨道交通运载系统全国重点实验室余卉副教授以“六边形辅导员”形象展现教育者的多元可能。这位拥有20年经验的“麻辣教师”,持有心理咨询师、职业规划师资质,坚持健身与育人并行。她资助的藏族学生已完成义务教育,面对育儿焦虑时创新提出“科研思维育儿法”:“用培养研究生的方式带娃”,通过手机育儿笔记实现专业与生活的智慧衔接。

后勤服务:用点滴匠心织就校园温情

后勤保障部文乔莎老师“三重看见”的故事令人动容。通过后勤预算体系改革、105项便民举措落实、后勤聘用员工关怀经费落地等创新实践,她生动诠释了“让每一分钱都带着心跳落地”的服务理念。饮食员工宿舍改造前后的对比影像,成为后勤服务人性化的最佳注脚。

计划财务处张可菁老师的成长记令人钦佩。她曾做了6年留学生辅导员,是跨文化沟通的能手。转型财务工作后,她与团队共同完成设备退税项目,全面推进全电票实施,让师生开票用票更方便,实现了一站式票据交付。在办理合同税务相关手续时,她采用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为老师们节省大量时间。“财务数据不是冰冷的数字,而是学校发展的血脉”。

白衣执甲:以仁心仁术筑牢健康防线

校医院皮肤科何佳霖医生分享了她的行医之路。入职之初,在三甲医院,勇挑重担,紧急救治200多名同批次食物中毒患者;在汶川震区,于废墟中传递生命接力棒,义无反顾;利用业余时间,历时4月治愈了老教授的难治性复杂性褥疮。在医院,我是一名普通医生,在交大,我是师生健康的守护者。如今,她用医者仁心诠释健康所系,性命相托

杨爱华副书记在总结讲话中指出,十位女性代表的故事折射出新时代高校女性的“精神光谱”:既有学术殿堂的深邃思考,也有服务一线的温暖实践;既有科研攻坚的坚韧执着,也有育人育才的春风化雨。她寄语全体女教职工: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中实现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以女性独有的多重角色从容地幸福生活。(撰稿:陈秀梅 摄影 鞠红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