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心向党 科技伴成长
——学校举办第四期“交小苗”科学探索营
“交小苗”科学探索营是学校贯彻第十五次党代会精神,“建设师生员工皆有幸福感的西南交通大学”的重要举措之一。通过开展训练营整合校内外的科普资源,精心设置科普讲座、场馆参观、科学探究、沉浸式教学等,助推“交小苗”体验科技创新、感受科学魅力。
开营仪式风雨无阻
7月9日上午,绵绵细雨中,81名“交小苗”在家长的陪伴下,兴致勃勃地来到学校犀浦校区创新创业学院(工程训练中心)A座,参加学校第四期“交小苗”科学探索营开营仪式。
仪式由创新创业学院(工程训练中心)党支部书记张江泉主持。校工会副主席马德芹、杜红,创新创业学院(工程训练中心)执行院长(主任)贺剑,离退休工作处副处长、校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副秘书长李彤梅,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邓秀芸等领导,80余名“交小苗”及班主任、大学生志愿者、家长参加了开营仪式。

校工会副主席马德芹在致辞中指出,科技改变生活,创新引领未来。第四期“交小苗”科学探索营开营,旨在厚植科技创新沃土, 激发创新创造活力,让“交小苗”们以父母为榜样,传承交大人严谨治学、精勤育人、勇攀高峰、追求卓越的科学精神,立志成长为国家强盛、民族复兴的栋梁之才。
贺剑院长强调,在科技改变世界、创新引领未来的趋势下,必须秉承创新精神,大力培养和提升各位交小苗们“善于自主、勇于担当、乐于创新”的优秀品格,助力品格锤炼与核心素养的全面养成,以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校工会副主席杜红宣布第四期“交小苗”科学探索营开营。80余名“交小苗”在专业老师、班主任的带领下,开启了“高科技含量”的探究模式。
科学家精神熠熠生辉
在机车博物园,冒着大雨,“交小苗”参观了由中国科协、教育部、科技部等七部委批准命名的交通强国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步入机车博物园,映入眼帘的是中国近代铁路工程专家、“中国铁路之父”詹天佑先生的雕像。科学家精神宣讲员都燕萍,围绕“爱国、创新、求实、奉献、协同、育⼈”等六个方面,讲述了詹天佑先生以及我校培养的科学家个⼈或团队潜心科研、科技报国的感人事迹,生动地展现了科学家们志存高远、爱国奉献、矢志创新的崇高精神和“坚持在科研中育⼈,在育⼈中科研”的无穷智慧,激励交小苗们积极进取、成才报国。

轨道交通日新月异
日新月异的中国高铁速度激发“交小苗”对轨道交通的兴趣。在犀浦校区5302——交通运输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交通运输设备实验室,从蒸汽机车、内燃机车、电力机车,到绿皮火车、和谐号动车组、复兴号动车组,“交小苗”在蔺浩老师的指引下,看到了不同型号、不同动力的“火车头”和高速动车组列车,在各个历史时期承载着的推动国家发展的重要使命。从敞车、棚车、罐车等各式货车车辆,到道岔、道岔转辙机、桥隧、轨道、车钩、转向架等模型,他们在这里探秘火车为什么没有方向盘却能改变行进方向,轨道交通装备永不停歇的创新创造,如何确保新一代高速动车组列车更快、更节能、更环保、更加安全。

随后,“交小苗”们来到铁路编组站综合作业仿真实验室、综合铁路枢纽实验室,分别在刘意、王顺利两位老师的带领下,观察车列怎样进行推峰解体作业,列车怎样运行及调度指挥,并对成都北编组站、成都东客站以及动车段的功能布局有了深刻的认识。

在交通安全协同仿真实验室,“交小苗”由史磊老师带领进入混合现实的道路驾驶模拟场景中。在这个神奇的实验室里,他们轮流体验六自由度实车仿真驾驶,感受驾驶过程中的噪音、坡度、振动等因素对驾驶安全影响;通过仿真视景变换,体验高速路、城市道路、盘山路等道路视景,以及各种天气(下雨、大雾、下雪等)和各时间段(白天、夜晚)的驾驶体验;体验行车驾驶中,容易产生的交通安全问题,学习遵守交通安全规则的重要性。

力学实验别开生面
一张纸能立起来吗?同样的工具,低碳钢铸成的和灰口铸铁铸成的,有差异吗,如何区分?在犀浦校区五号教学楼国家级力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交小苗”们在王桥川老师的指引下,开始思考三角形的稳定性,他们一起倾听低碳钢和灰口铸铁的落地声、测量低碳钢的长度、抗拉性能,观察实验样品的变形,比较塑料材料和脆性材料的异同,对力学实验有了初步认识。范晨光老师指导的风洞实验,让“交小苗”们感受到了风的干扰力,亲身体验了自然界中不同等级的风力大小,精确测量出空气速度和阻力,同时,了解了飞行器、导弹在飞行过程中的各种复杂现象,明白了开展空气动力学研究的重要意义。

交大之声彰显智能
来到创新创业学院(工程训练中心),“交小苗”们跟着李娟、张小珍两位老师,深入了解什么是激光切割技术,并动手制作了自己的名牌。只见他们一个个把切割的图形导入控制系统,生成切割路径,再选择提前设定好的切割工艺,发出指令,机器听从指令自动加工板材,轻轻松松实现了自动切割。

在3D打印室,李彬瑶老师告诉大家,3D打印是一种数字化制造过程,通过逐层堆积材料来创建三维物体。今天,3D打印以其独特优势正向生产生活各个领域广泛渗透。在她的指导下,“交小苗”开始尝试施展神奇的魔法,最终每个人都拿到自己设计的独特样品。

实践制作环节,陈小勤、陈彬杰老师从不同年龄阶段的孩子认知水平入手,通过科普感知、编程认知、理解应用、项目实践、融合创新等内容,注重激发“交小苗”的科创兴趣,引导他们自己设计、制作完成了“交大之声”。“交大之声”是一块智能钟表,可以准点报时,加入编程环节后,可以自主设计互动问答、讲故事、科普解读等内容。完成作品的“交小苗”,欣喜若狂,倍感光荣。

自然博物馆探秘多样性
来到成都自然博物馆,“交小苗”们在解说员的讲解下,了解了四川盆地和成都平原的形成,五彩斑斓、形状各异、品类齐全的矿产资源,四川盆地早侏罗纪、中侏罗纪的恐龙生态群落,对恐龙、远古动植物的演化更替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在缤纷生命厅,通过高山、热带、寒带等各类地区动植物的展示,孩子们感受到保护生态环境、维护生态平衡的重要意义。

最后,孩子们从校工会常务副主席靳能法、副主席马德芹手中接过《科学探索营结营证书》,活动圆满结束。
靳能法介绍,“交小苗”科学探索营缘起于2019年学校依托获评“全国优秀创客中心”——中美青年创客交流中心,开展的首届青少年创客培训活动,目前已成为服务教职工的一项重要品牌活动。5年来,此项目致力于融合学校的资源与优势,以丰富“交小苗”科学实践、培养科学素养、启发科学思维,来传递出学校对教职工家庭的关心关爱。截至目前,累计惠及400余名教职工子女。2023年该项目案例荣获四川省教科文卫工会2023 年度“创新、特色、精品”工作项目一等奖。

第四期“交小苗”科学探索营活动结束后,许多家长反馈“孩子对科学改变生活有了更加直观的感受和认识,种下了探索、好奇和研究的小种子”。许多小朋友都期待“年年都参加”。14岁的潘语恬说,“‘交小苗’科学探索营活动不仅点燃了我对科学的热情,也让我体会到身为交大校子弟的骄傲。”“在探索科技的旅程中,我学会了求知、创新,感受到科学与成长的无限可能。” (陈秀梅 李娟 摄影:韩金龙 韦宗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