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代表、同志们: 今天,第十八次工代会暨第五次教代会在这里隆重召开了。这次会议,是集中教职工智慧,研讨我校改革和建设中的 重大问题,群策群力推进学校工作迈上新台阶的又一契机。因此,我想就新形势下如何以科学的发展观为指导,进一步推 动我校新一轮发展等问题,谈几点看法。 一、正确处理好高等教育发展中的五个关系,全面建设和谐校园 众所周知, 2005年是“十五”规划的最后一年,也是构想和制定“十一五”规划的重要一年。面向未来,我们可以看 到,目前高等教育的形势和背景正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概括而言,一是党的十六大对高等教育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和 期望。二是人民群众对接受高水平的高等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民群众接受高等教育 的愿望将愈加强烈,需求亦将呈旺盛之势。三是我国高等教育近年来的快速前进已经为今后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 础。经过几年来的大扩招、大调整、大发展,我国高等教育取得了历史性的进步:高等教育迈入大众教育阶段,较圆满地 完成了高教管理体制改革和布局结构的调整,与此同时,随着“质量工程”、“名师工程”和“高层次人才培养计划”的 深入实施,我国高等教育的育人质量、学术水平、国际地位都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从而为高等教育致力于新时期的发展 打下了良好的基础。由此,我们可以得出一个基本的判断:我国高等学校较长时期内,必将处于发展的战略机遇期;我们 必须抓住这一难得的历史性机遇,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牢固树立“办学质量是生命线”的意识,从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出 发,正确处理带有全局性的五个关系,努力推进规模、结构、质量、效益协调发展。 (一)精英教育与大众教育的关系 确保规模、质量、结构、效益内在统一的协调发展,是高等教育的永恒主题。新时期要解决好这一重大课题,尤为重 要的是必须正确处理好精英教育和大众教育的关系。目前,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虽然已达 19%以上,但是,同时期美 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已超过80%,日本和韩国已超过50%,率先进入了高等教育普及阶段;中等发达国家高等教育毛入学 率平均水平已达到40%,不少发展中国家都超过20%。与之相比,我国高等教育实际上仅仅处于大众教育起步阶段,因此 ,从全国范围看,在今后较长的历史时期内,我国高校根据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求,积极创造条件,进一步扩大办学规模 ,继续推进大众教育,这是势在必行的,但从布局上考虑,按照分层次办学的思路,一部分高等学校也要继续保持精英教 育的特色。 实事求是地说,近年来,我校按照国家的要求,积极稳妥地扩大了办学规模,从而为我国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做出了应 有的贡献。与此同时,学校按照“以评促建、以评促改、着力改革、重在建设”的指导思想,认真开展了本科教学工作优 秀学校的创建工作。 2000年,尽管当时我校已连续两年扩大招生规模,但仍然通过全校上下的努力,一举通过了教育部本 科教学工作优秀评价。在此基础上,我校按照“以人为本,学生第一”的办学理念,结合新时期继续培养高层次拔尖人才 的现实需要,从2003年开始创造性地在大众教育背景下进行精英教育,在学校的一些主要专业开办了旨在培养精英人才的 试点班——茅以升班。从两年半的办班实践来看,茅以升班的学生在理论知识的学习、实践创造能力的培养、英语和计算 机应用能力的掌握等方面,较普通班级的学生而言均有明显优势,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在今后的发展中,我们一定要在继 续为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做出应有贡献的同时,努力探索新形势下开展精英教育的规律,在大众教育和精英教育的结合上 多下功夫,切实保持部分精英教育的特点和推进大众教育的齐头并进。 (二)办学层次与办学特色的关系 经过多年的发展,目前我国已有各类高校两千余所。这些高校因类型不同,其人才培养规格和办学模式必然存在差异 ,相应的办学定位也应当有所区别,这样才符合高等教育的发展规律,才能满足社会对多样化人才的需求。 我校作为一所百年老校,在 109年的艰苦创业中形成了光荣的办学传统和一定的综合实力。但由于11次迁校以及1952 年的院系调整等诸多因素,学校要在较短的时间内实现一流显然是不现实的。因此,学校党政经过认真调研和科学分析, 认为我校应定位于“西南交大特色的多学科协调发展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这一目标已写进了西南交通大学第十二次党 代会报告。今后,我们必须按照这一目标,切实把长远目标与近期目标有机结合起来,当前要侧重于在办出学科优势和特 色上面苦练内功。特别是在学科方面,要充分运用我校交通运输工程一级学科在全国综合排名第一的优势,着力于打好 “交通”这张牌,进一步突出“大交通”学科特色,努力在“大交通”领域进一步做大做强,下大力气锻造西南交大的 “大交通品牌”;在人才培养方面而言,则要继承并发扬我校已有的“双严”特色(“严谨治学,严格要求”)和大德育 “一体两翼”的特色(“一体”,指以“两课”教育为主渠道的思想政治教育;“两翼”,指文化素质教育和心理健康教 育),狠抓教育教学改革,使学校的人才培养和人才特征的内涵不断得以丰富。在上述两个方面的基础上,全校上下必须 加大探索力度,努力形成全方位的西南交大特色。总而言之,不一定求大,不一定求全,但一定要求精、求特。 (三)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关系 从教育的内容来看,教育的发展曾经历了以人文教育为主、以科学教育为主两个阶段,现在正向着人文教育与科学教 育高度融合的方向发展。尤其在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经济占主导地位的大背景下,时代强烈呼唤着人文教育 与科学教育的重新融合和高度整合。 近年来,我校着力于加强人文社会科学公共课程建设,先后组建了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和艺术与传播学院,通过加强人 文学科建设,努力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促进学生文化素质的养成,特别是以加强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建设 为契机,强化人文教育,使得人文教育成为人才培养中的不可分割的重要环节。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必须从着眼于培养 高素质创造性人才的高度,在抓好科学教育的同时,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 政治教育的意见》精神,以抓好公共理论课教学为载体,从领导体制、师资队伍建设、教学管理、教学方法等诸多方面, 全方位进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改革和探索,并下大力气抓好和推进哲学社会科学发展,努力实现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 的整合。 (四)高等教育国际化与保持民族特色的关系 教育要面向世界,勇于学习和借鉴世界高等教育的先进经验,这在改革开放日益走向深入的今天,已是我国高等教育 无可置疑的走向之一。但是,值得注意的是,高等教育国际化是一把“双刃剑”,如果不能在这一走向下解决好保持民族 特色问题,其后果是难以预料的。教育国际化其本质意义应当是以他山之石,攻己之玉,而不是简单的与国际接轨,从而 泯灭了民族特色,归根结底,高等教育国际化是要以保持民族特色为基础不断地走向世界。 早在 19世纪末,我校在唐山路矿学堂时期,即比照欧美高等工科学校的教学体制,正式确定本科学制为四年,并相应 制定教学计划,确定教学内容,此后与欧美高校间的学习与交流从未间断过,迄今已与康奈尔大学等五十多个教育机构建 立了合作关系。近年来,与法国4所中央大学成功开展的中法“4+4”合作项目,与英国剑桥大学、里兹大学开展的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的项目,都不失为成功举措。在这些积极的合作交流中,我们学到了国外高等教育许多先进的办学经验,对 于提高学校的教育与管理水平起到了积极作用。今后,在与国外的合作与交流中,我们必须更加注意正确处理教育国际化 与保持民族特色问题,特别是要注重教育的原创性以及在学习借鉴国外先进经验的基础上创新民族特色,把“拿来”的国 外好的经验和做法与学校实际有机结合起来,决不能简单进行二元相加,更不能照搬照抄。 (五)服务地方与服务行业的关系 随着全国高校管理体制改革的调整,我校于 2000年2月整建制由铁道部划归教育部后,积极服务于四川经济和西部 经济建设,并按照教育部的部署下大力气开展对口支援西藏大学工作,以成功帮助建设藏大工学院为标志,一举改变了西藏自治区无工科本科教育的历史。与此同时,学校致力于为现代铁路交通和公路、道路交通服务,密切保持与铁道部、交 通部的联系,紧紧围绕铁路跨越式发展中的高速、重载等现代城市交通及新型轨道交通的关键性问题和建设中国式高速铁 路的需求,充分发挥在人才培养、学科专业、科学研究等方面的办学优势, 不仅为铁路跨越式发展培养和输送了更多的 各类高素质人才,而且更加主动地担负起了铁路科技攻关的重要使命,得到了铁道部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 。可以说, 经过全校上下多年的努力,一个直接服务于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现代化建设、为中国铁路跨越式发展和城市轨道交通大发 展提供强劲技术支撑的现代轨道交通科研体系正在我校逐步形成,学校在服务铁路跨越式发展和地方经济建设的历程中, 通过建设高水平的科研创新基地和人才培养基地,初步找到了原行业院校发展的着力点。 几年来的实践告诉我们,我校作为原行业高校,在长期的办学历程中,其学科专业的设置、人才培养模式的制定、毕 业生就业网络的建立等等,都已深深扎根于原行业,因此,在学校的管理体制发生变化之后,一方面必须面向地方经济和 区域经济建设主战场,不断扩大服务广度和深度,另一方面,原行业还存在,原行业的科技发展与人才需求仍然存在,因 此,也必须继续下大力气服务于原行业。今后,我们必须深化这一认识,努力为地方经济发展和行业发展服好务。 这里要特别指出的是,上述五大关系,其本质是认真落实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努力建 设和谐校园。进一步讲,必须下大力气推进规模、结构、质量、效益协调发展,下大力气推进教学、科研、管理等各项工 作协调发展,下大力气推进师生员工知识、素质、能力的协调发展,下大力气推进成都九里、成都犀浦、峨眉校区的协调 发展。全校上下都应向着这个方向努力。 二、大力弘扬“知行合一,自强不息”的交大精神,求真务实,知难而上,奋力推进学校持续发展 当前, 我校正处于一个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在这一时期,机遇和挑战并存,希望与困难同在,我们更加需要一种 大学精神。大学精神是较长办学历史所形成的独特文化积淀,反映了显著的办学理念和价值追求,推动着现实的奋斗,指 引着未来的方向。这种大学精神在我校表现为“知行合一,自强不息”的精神。所谓“知行合一,自强不息”的精神,就 是求真务实,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精神,就是理论联系实际,勇于拼搏的精神,就是尊重实践,勇于实践,敢于实践的 精神,就是不怕任何困难,坚毅果敢的奋进精神,就是在理论的指导下扎实工作的精神。回顾我校自 1896年建校以来,辗 转于山海关、唐山、平越、峨眉等地,11次迁校,18次更改校名,历经艰苦而愈挫愈奋。毋宁说,一部西南交通大学百年 史,在艰难中崛起,在崎岖中攀登,在坎坷中奋进,在辗转中自强,直到今天“一校、两地、三校区”办学格局的形成, 靠的就是一种精神,一种百余年来形成的“知行合一,自强不息”的交大精神。这种精神,使得一代代交大人始终秉承着 “创业惟艰,奋斗以成”的顽强信念,使得一代代交大人始终努力把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在知中行,在行中知,努力实 践,奋力开拓,使得一代代交大人始终保持着昂扬向上的斗志,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同心同德,共渡难关。今天, 当着学校建设与发展再次面临种种困难之时,我们尤其需要这样一种“知行合一,自强不息”的交大精神。希望校工会和 双代会率先行动起来,积极支持学校运筹有关工作,从力所能及的事情入手,创造性地推动和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方案。 我们相信,只要全校上下不仅当好评论员,更当好战斗员,群策群力,同舟共济,内营向上氛围,外造和谐环境,西南交 通大学这所具有109年历史的百年老校就一定能突破重重难关,迎来更为美好的明天! 三、真抓实干,切实推进学校的改革发展 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我们当前要侧重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抓好“十一五”规划的制定工作,积极推进部部共建 今年是“十五”规划的最后一年。为使学校未来发展有一个更为清晰的指导方向和工作思路,我们要坚持以科学的发 展观为指导,凝聚全校师生的智慧,深化学校发展战略研究,抓紧制定好我校“十一五”发展规划。同时,下力气研究和 争取实现教育部、铁道部、四川省和成都市的共建,为国家建设和地方经济、行业经济建设服好务。 (二)抓好国家实验室的申报与建设工作 2004年,学校以牵引动力国家重点实验室为依托,并通过整合轨道交通系统的有关资源,从国家能源战略和可持续发 展的战略高度,启动了“现代轨道交通国家实验室”的申报与建设工作。 国家实验室的申报和建设,是我校一项具有全 局性的重要工作,我们要举全校之力,按照科技部有关要求,积极整合相关学科资源,认真做好“973”专家组来校预审 的各项工作,确保我校“现代轨道交通国家实验室”顺利列入第三批筹建序列。 (三)抓好本科教学水平评估准备工作 2007年,我校将迎来教育部本科教学水平评估。这一评估对我校意义重大,从现在起,全校上下就应动员起来,做好 各项准备工作。特别是要积极推进“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按照“质量、发展、创新”的要求,进一步强 化本科教学的基础地位;要构架办学理念,强化办学思路,切实抓好学科专业建设和课程体系建设、实验实训基地建设; 要花大力气整合学校教学资源,建立共享平台,以高质量的教育教学质量,确保本科教学水平评估顺利通过。 (四)抓好成都犀浦校区建设 由于国家政策的调整,我校新校区征地受阻,学校基建由此受到影响,给教职工开展教学工作带来许多不便, 对于这 一问题,学校正在千方百计设法解决。校区征地等问题正在加快运作当中,学校已于2004年10月27日召开校长办公会,成 立了犀浦校区教职工住宅建设领导小组,积极筹划并推动犀浦校区教职工住宅建设工作。 在这一问题上,需要全体师生更加理解和支持学校,共同做好工作。特别是在想方设法推动征地问题的同时,有关部 门要认真探索和制定新校区的排课模式,最大限度地解决教职工的实际困难。 (五)抓好 110周年校庆的筹备工作 2006年,将迎来110周年校庆,这是一次检阅百余年办学成果,总结百余年办学经验,进一步明确未来发展方向的极好 机会。我们要以筹备和举办校庆为契机,全校动员,大力宣传学校,提高学校的知名度;要进一步凝聚全体师生员工和广 大校友的智慧和力量,形成一种前进的合力。目前,110周年校庆的各项筹备工作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学校各部门、各 院系所以及每位师生都要多出主意,多想办法,多尽力量,积极配合学校把此项工作做好。 各位代表,同志们: 上述内容只是我们的初步思考,希望通过这次双代会上各位代表的集思广益,使得学校今后的发展思路更为清晰,使 得全体教职工的力量得到进一步凝聚。展望未来,任重而道远。让我们认真学习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 科学的发展观为指导,大力弘扬“知行合一,自强不息”的交大精神,向着建设“西南交大特色的多学科协调发展的高水 平研究型大学”的宏伟目标奋勇前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