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语学院 钱亚旭
曾经有位女孩少不更事,常常仰望星空,畅想自己的人生:我是谁?我要到哪里去?什么才是我毕生的追求?曾几何时,她想过成为一名见证和记录历史的记者,想过成为一名能够体味千百种人生的演员,还想过成为一名可以创造性地诠释生命意义的艺术家。幸运的是,上天对她偏爱有佳,最终赐予她一个可以实现所有梦想的职业------这个职业就是大学教师,这个女孩就是我------站上三尺讲台,我有幸可以见证和记录每一位学生的成长;牵动于他们的喜怒哀乐,在学生眼里,我也找到了别样人生;雕刻他们的心灵,我最终得以实现成为艺术家的梦想。从那一刻起,我不再迷茫,是神圣的职业点燃了我的生命、照亮了我的青春。今天,作为一名刚刚参加工作一年、尚才疏学浅的青年教师,我愿谈谈自己对大学教师职业道德素养的理解,谈谈在我的心目中大学教师应该具备的德、才、情。
古语云,学高为师,德高为范。师德之于教师,正如灵魂之于生命。因此,师德建设不能只流于表面,成为一种口号、一纸空谈,在我心中,新时代的师德应该被具体细化为三种精神或情怀,即高尚的职业道德、博大精深的才思以及丰富的内心情感。
首先,新时代的大学教师应该不断提升自己的道德修养,做到爱岗敬业,无私奉献。今日中国,经济的确腾飞了,但同时也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一夜之间,生命价值的标尺似乎不再是荣誉,而变成了名车豪宅和高薪职业,人们把它们奉为成功的新标准,趋之若鹜,任凭“拜金主义”大行其道。可是,作为一名教师,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黄金有价玉无价,教育工作正如同美玉,其价值是不可能完全用金钱来衡量。相信在座的每一位老师都深有体会,一节课短短45分钟,但若想成功地把庞杂的知识系统化、便于学生理解,若想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还能启发学生自主思考、关注其个性发展,这背后不知凝聚了多少个45分钟费神的思索和辛勤的汗水。难道那夜窗下不眠的灯光、作业本上殷红的心血和课堂内外的谆谆教诲都是可以量化和物化的吗?对老师而言,我们最大的回报莫过于看到自己精心设计的课堂吸引了学生;看到他们上课时那专注的神情、满意的首肯和慧心的微笑;看到他们在自己的感召下,逐渐在精神上成长为独立自主、富有责任心的青年;这一切都是在喧嚣的物质世界中体会不到的灵魂震撼和幸福,为我们教师所独享。所以,即使没有任何物质回报,老师们也会用这平凡而崇高的师德之光,照亮学生的生命,创造人间的纯净。
其次,新时代的大学教师不仅要有渊博的知识,还要有深邃的思想。19世纪,英国著名教育家亨利·纽曼,在他《大学的理想》一书中曾指出,大学不仅培养专业人才,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和内在修养。新柏林大学的校长洪堡也曾指出:大学在传承文化的同时也需鼓励创新。我认为,这些思想都堪称经典,完全适合中国的大学教育。因此,大学老师不能够机械地照本宣科或一味地灌输专业知识,而是首先自己要做到坚持辐射性地学习,不断完善知识结构,追求思辨。这样,在教学中我们才能以书本知识为基点,横向介绍不同领域中的相关知识,纵向阐释前人的观点和自己的理解,从而培养出发展全面、具有独特见解和人文情怀的创新型人才。
最后,新时代的大学教师还要选择富有激情、满怀爱心、独具人格魅力的生命本质。当今社会发展迅速,异质文明的对话与碰撞不但带来了文化繁荣,也带来了生活的复杂;人们的生存空间拓展了,但心灵似乎却疏离了;各种压力从四面八方向每个人蜂涌而来,对于大学生也毫无例外,迷茫、抑郁、彷徨等消极情绪威胁着学生们的心理健康。在这种情况下,德智教育必须和情感教育联手,老师们要以自身激情澎湃的人生观去影响和培养学生们勇于迎接挑战、不惧怕挫折的积极精神;此外,大学老师还要富有仁爱之心,去温暖学生的心灵,抚平成长的代价带给他们的伤痛,真正做到爱生如子。
亲爱的各位老师们,以上就是我心目中的师德。正因为学生们会“亲其师,则信其道;信其道,则循其步”,会如影随形般地模仿我们的一言一行,师德的提升才应该根植于我们内心世界的丰富、文化底蕴的提升和人格素养的完善。最后,我想以陶行知先生“捧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精神箴言结束我今天的演讲,让我们大家守住心灵的宁静,创建出德高、才广、情深的精神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