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新闻中心

竖师德风尚 传唐院精神

校工会 日期:2007年09月22日 00:00 点击数:

土木工程学院 扬 成

2006年,西南交通大学承载自建校以来的丰硕成果在广泛瞩目中度过了她的一百一十华诞。每一位交大学子无不充满激情。面对一幅幅老照片,聆听老教授们的回忆,伫立于老学长茅以升的雕像前,抚今追昔。不管是学有所成、返校探望的学长,还是意气风发、漫步于镜湖边的翩翩少年,都为曾经或现在能够在这片宁静的校园中就读而感到无比自豪。欣慰之余,我不禁问自己:“母校诞生于中华民族从蒙昧走向觉醒的年代,缔造了什么样的唐院精神?我们将以怎样的作为将这种精神并着已有的光荣留给今后的唐院人?”

在最艰难的岁月里,唐院人的担子重,重在我们承载了民族铁路起步的希望,重在我们摆脱落后、敢为天下先的决心。翻开车惠民教授的回忆录,我们看见当年的青年教师们同样是双肩挑起教学和科研的重担,苦读于昏黄如豆的灯光下,艰难地跋涉于频繁迁移的路途中,正是心中那份期盼和责任,让他们从未心生抱怨,总是知难而进。一栋栋教学楼的建设,一个个科研难题被攻克,一个个新学科的建立过程,同样是唐院精神的树立过程。今日铁路行业内老唐院响亮的口碑,就是一代代青年教师们“敦笃立志、精勤求学、果毅力行、忠恕任事”的奋斗精神的体现。今日交大讲台上的严谨求实的教风,正是对当年来自山海关下的教学名师们“诲人不倦”优良作风的传承。

没有严格的教风,就无从塑造严谨勤奋的学风。走出校园的学子,势必无法胜任铁路日新月异的建设局面。作为一名青年教师,爱岗敬业就是为莘莘学子的未来担负一份责任,而明白这份责任的重大,正是我们树立良好师风师德的重要载体。保留这份责任同样需要勇气和耐心。那种挥汗如雨,永攀科研高峰的形象,很多次地让我们激动并成为努力奋斗的方向。可是我也经常注意到,在我们的身边有那么一些老教师,一直少见于各类表彰和科研项目的名单,但他们给学生的影响和帮助却实实在在地让人铭记在心。我有一次在工地上处理现场,一位老校友就提到,大学期间影响他最深的老师是一位讲授《结构设计原理》的教授。其实,我一直这位老教师同属一个教研室,但是却从没有想到过,普通三尺讲台,许多人看来枯燥晦涩的专业基础课教学能够如此地让一位优秀学子难以忘怀。做专业课教师之初,也曾对那烦琐的公式,周而复始的教学内容和进度感到厌倦和懈怠。但你无法回避的是台下一张张渴望求知的脸庞和在他们身上所寄托的家人的期望。看见有的学生距离毕业已经近在咫尺,就因为这些难度较大且枯燥异常的专业课程对大学生活丧失了信心,屡考不过,最终在学业未竟之时离开校园,更让人难受的是身边还伴着父母那已略有些苍老的身影。

回想自己的大学生活,也曾遇到过这样那样的困难,但不也是多亏了一位位悉心教导的师长,才没有使自己荒度青春吗。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在走下讲台后再去关心一下这些同学,帮助他们面对那些也曾经困扰我们自己的问题呢?

美国著名的教育家吉姆.法比亚努曾经把一学期教学比作登山活动,教师在新学期伊始将带学生们来到山脚下,在这一学期里将给他们示范如何去攀登悬崖峭壁。最终学生们将看见他们的未来充满生机的绿色,教师也将因此而感到快乐和骄傲。追求梦想和看到未来是人生中最为美好的行为和畅想,我们如何能在讲台之上让这份美好从我们的身边滑过?我们如何忍心让一颗颗满怀希望的心坠入山谷?

新世纪的曙光已经照进了镜湖,那块来自山海关前的奠基石正焕发出新的光彩。我们以怎样的姿态面对学生,学生就将以怎样的姿态去面对新世纪。“亲其师,则信其道;信其道,则循其步”,把教师个人的发展,和学生在校的成长紧密联系是让我们的教学充满勃勃生机的最佳选择;把对教师的自我约束看成是对学生在讲台下教育的一部分,是提高教师道德修养和专业水准的唯一途径。今日我们在讲台上多一分激情,学生就会在未来多一分迎接挑战的勇气;今日我们在讲台下多一分耐心,学生就能在今后多一分面对困难的坚韧;今日我们在工作中多一分自律,学生就能在日后多一分社会责任感。将自己的工作和学生的奋斗溶为一体,我们的思想才不会枯萎;“捧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我们才有资格分享学生成长的快乐。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新唐院的火炬已经传递到我们手上,我们有理由把它举的更高一些,来照亮学子们攀登的脚步;我们更有理把它握得更紧一些,让新唐院的希望永远伴随我们的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