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新闻中心

西南交通大学三支队伍有效开展抗震救灾工作

校工会 日期:2008年05月30日 09:35 点击数:

西南交通大学112年来历尽磨难,先后经历了1976728的唐山大地震和2008512的汶川大地震。在汶川大地震的严重影响面前,西南交通大学抗震救灾专家服务团、国防生救援队和防震避震宣讲队奔忙在抗震救灾第一线和学校师生中间,卓有成效的工作获得了灾区和学校师生的赞扬。

专家服务团,用过硬技术和丰富经验加快灾区重建的步伐。汶川大地震爆发后,拥有众多土木桥梁、建筑勘测专家的西南交通大学迅疾行动起来,举全校之力组成了“西南交通大学抗震救灾专家服务团”,60余位专家分房屋建筑、桥梁、地质及遥感、岩土及减灾、隧道及地下建筑、环境等6个专家组立即奔赴灾区进行技术支援。专家服务团团长、我校土木学院院长李乔教授表示:“在地震灾害面前,经历过唐山大地震的西南交通大学,抢险救灾义不容辞!我们还要把青年教师们带进去,把博士生、硕士生们带进去,让他们在灾区体会什么样的建筑才是人民满意的建筑。”专家团应四川省建设厅、教育厅、成都铁路局、成都市建委等部门的请求,先后奔赴绵阳、德阳、都江堰、北川、青川、广元、彭州、安县、成都和峨眉等地开展房屋建筑、桥梁和铁路站段安全检测与评估等工作,他们及时给出的实地观察评估意见让不少公共设施建筑立即投入了正常使用,给当地群众吃下了定心丸为防止震后次生灾害的发生、稳定灾后秩序和尽早开展灾后重建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国防生救援队,用顽强斗志和坚定信心坚守废墟上的岗位。在抗震救灾的前线,有一抹靓丽的橄榄绿让西南交通大学师生引以为傲——西南交通大学国防生救援队。这批穿着迷彩服的大学生,在12日晚接到学校广播通知后迅即集结,仅用一个多小时便进入都江堰市灾区。在群众们“解放军来了”的欢呼声中,他们听出了群众的巨大期盼和信任,也获取了力量的源泉。在漆黑的夜里,他们手拉着手到达指定震害点开展救援;在大雨纷飞的都江堰体育中心,他们鼓足干劲为温总理搭建指挥部帐篷。在近十米高的水电十局家属宿舍的废墟上,有的地方缝隙非常狭窄,他们就扔开工具用手去挖那些废墟,双手被磨破了,流着血也坚持继续挖,湿透的迷彩服已经分不清雨水还是汗水,没有一个人发出半句怨言。经过艰苦卓绝的挖掘工作,救援队终于在坍塌的梁柱下成功救出了一名幸存者。当看到家人团聚的场面,国防生们感到了巨大的幸福和感动。14日,学校第二批30名国防生又奔赴都江堰开展救援工作。在这些可爱的国防生中,都江堰本地人、藏族学生郭晨阳成为了最突出的代表。他痛失亲人仍然坚守救灾岗位的事迹在全校师生中广为流传。当回校接到校长亲自交到手上的2000元现金时,他又毫不犹豫地捐献给了灾区。

防震避震宣讲队,用科学数据和地震经历传递震后的希望。地震发生后,师生们面临的最大危险不是余震,而是心理恐慌和错误的避震方法。在学校防震避震宣讲队里,既有全体深入抗震棚讲解防震避震知识的学校各级领导们,也有时刻陪伴在学生左右的辅导员和专业教师们,还有学校经历过唐山大地震等自然灾害的亲历者和建筑专家们。在学校“同舟共济 共渡难关”师生恳谈会上,学校校园规划处处长王志杰详细介绍了地震后我校教学楼、宿舍楼的安全情况;学校新校区建设指挥部常务副指挥长钱永久教授以PPT的形式,通过实地所拍的照片,图文并茂地给大家作了《犀浦校区地震知识及灾害分析与评价》。在“犀浦校区建筑物抗震能力及震后状况宣讲咨询会”上,我校新校区建设指挥部总工程师何广杰教授向同学们介绍了地震基本常识和犀浦校区建筑物的震后情况。学校还将这些讲座内容录制上传到校网上供全校师生学习观看。唐山大地震的亲历者——我校仿真中心许志淳老师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诉同学们,如何在地震发生时有效保护自己,务必克服恐惧心理,正确看待自然灾害,保持良好心态。建筑专家和地震亲历者通过有理有据的讲解分析,让师生们及时了解到了科学的防震避震方法和学校建筑抗震能力,进一步消除了师生们心中的疑虑,为学校师生的安全稳定和团结一心、支援灾区做出了极大的贡献。

(教育信息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