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2日下午2:28,四川汶川发生8.0级大地震,成都震感强烈,西南交通大学的校园里也不再平静。作为一名地质工程专业人员,他首先想到的是因强地震导致的次生崩塌、滑坡和泥石流灾害将不可避免,而这些次生灾害又会雪上加霜,对交通、通讯、尤其是人民生命财产再次造成严重破坏和影响。近10年以来所进行的水电站重大工程地质问题研究使他对受汶川大地震核心影响区内的岷江和通口河(湔江)流域沿线可能发生的地质灾害及其危害有很深入的认识。灾后的第二天,为了尽早了解灾区的地质灾害情况,他与中国水电顾问集团成都勘测设计研究院的相关专家赶赴岷江流域,但因滑坡堵塞道路而滞留在都江堰。为了尽快赶赴第一线,胡卸文教授当即决定绕道赶往北川通口河流域查看地质灾害发生状况,当他看到整个北川被地震夷为平地,县城周围又被滑坡、崩塌再次摧毁、部分滑坡已经发生堵江的现象时,他感到此次地震造成的次生地质灾害已经非常严重,一种强烈的责任感油然而生,更坚定了他要用自己的专业知识为灾区服务。
让胡卸文教授十分焦虑的是,地震不但引发高速崩塌和滑坡堵江,而且形成了堰塞湖,如位于北川县城上游约5公里的唐家山堰塞湖等次生灾害。堰塞湖水位由于堵塞不断上升,不仅可能使堰塞坝溃决而引发大洪水,而且溃决产生的水位骤降又会使堰塞湖内已有古滑坡体再次滑坡而形成新的灾害链,后果不堪设想。因此自5月14日起,根据他对北川县城通口河上游地质条件资料的掌握和熟悉程度,就以唐家山堰塞湖作为的一项典型次生灾害进行重点关注,重点分析两项内容:一是唐家山滑坡堵江机制及溃坝可能性分析,二是唐家山堰塞湖(坝)溃决对上游4公里左右的马铃岩大型古滑坡体稳定性影响,以便得出结论为上级有关部门决策服务。为此在5月19日四川省科技厅点名找他参加分析堰塞坝等的危害性及处理建议上,他根据自己多年的科学研究和经验,针对唐家山堰塞湖提出了“防治整体溃坝、控制下泄流量”的处理建议。他的建议引起了专家们的高度重视。
在交通严重受阻的情况下,5月20日,他与相关专家一道,在绵阳乘直升飞机迫降唐家山堰塞坝,冒着余震产生的崩塌危险,现场查明堰塞坝体地质结构及堵江规模,得到了非常珍贵的第一手地质资料,也为对该堰塞坝在不同水位下的稳定性及其可能对上游马铃岩古滑坡体稳定性影响提供了可靠依据。在抗震救灾的第二阶段,当全国人民都在重点关注唐家山堰塞湖危险性时,在武警水电官兵抢险开挖溢流槽后,6月5日胡卸文教授又受“四川省唐家山堰塞湖抢险指挥部”的邀请,再次冒着危险乘直升飞机赶赴唐家山堰塞坝进行坝体稳定性考察和地质编录,根据已经掌握的资料和分析成果,胡卸文教授当天即向水利部副部长矫勇、总工程师刘宁等水利部领导和专家组汇报了唐家山堰塞湖与上游马铃岩之间相互稳定性的制约关系,并重点强调高烈度余震、尤其是唐家山堰塞坝一旦溃决将对马铃岩古滑坡复活又会产生新的涌浪及再次堵江的可能性,分析结果得到了领导的肯定和信任,同时也为6月6日下午温家宝总理再次提出对唐家山堰塞坝进行工程处理所作决策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在6月6日上午,胡卸文等参与唐家山堰塞湖抢险工程的气象、水文和地质等专家受到了温家宝总理的亲切接见,并与大家留影(附照片)。
6月5日,四川电视台(卫视)等媒体也对胡卸文等参与唐家山堰塞湖抢险工作进行了采访报道。
6月6日,国务院总理、国务院抗震救灾总指挥部总指挥温家宝抵达位于四川绵阳的唐家山堰塞湖抢险指挥部,看望奋战在一线的专家组成员。图为温家宝和专家组成员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