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交通大学戴虹教授先进事迹

日期:2014年06月10日 15:59 点击数:

一、坚持创新,追求卓绝,无悔人生
    她从学校教学、科研,倾心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到青藏线上施工现场获取一手数据;从2万元的设备改造小项目做起,到胡锦涛总书记看到世界上第一台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数控式气压焊机作业车”并两次握手……这些都是她多年来信守坚持不懈精神的最好见证,展示了交大人紧紧依托轨道交通特色,勤奋治学,努力拼搏的竢实扬华、自强不息精神。无论是为人师表,还是做学问搞科研,她都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做出了表率。

 

    二、胡总书记两次握手,亲切关怀勉励

2009年725日对戴虹教授来说,是一个十分难得值得纪念的日子。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在昆明考察中铁大型养路机械集团有限公司时,听取了西南交通大学戴虹教授主持的铁道部科技研究开发重点项目“数控式气压焊轨作业车研制”的自主创新情况汇报。胡总书记来到焊轨车前,和科研团队的每个人握手,等戴虹教授汇报完以后,得知这是我国自主创新、具有完全知识产权、达到国际领先水平的世界第一台数控气压焊轨车时,胡总书记十分满意,高兴地说:“你们干得很好,这样才能真正打造自己的品牌,做一个一流的大型机械制造企业。”再次握手,勉励我们再接再厉,加强自主创新,尽快走入国际市场。
   
她的团队能够在钢轨焊接技术方面实现自主创新,并突破世界性的钢轨焊接关键技术难题,背后付出了艰辛的努力,体现了交大人拼搏努力,勇攀科学高峰的精神。


    三、做学问,搞科研,坚持实践检验

作为材料加工工程学科的一名女教授,她很早就瞄准了我国已经引进的轨道焊接技术装备,选择了现场工作条件艰苦、但我国急需进行消化、吸收、自主创新和集成再创新的现代轨道焊接技术与先进装备专题方向,一直坚持研究结合国家铁路、地铁建设工程焊接实际,坚持深入一线调查研究,带领团队搞科研,努力从实践中观察问题搞研究,探索解决技术难题途径,坚持实践证实成果应用价值。学生通过研究与实践结合锻炼才智,认为要从科研实战中大胆的演练,坚持给学生提供良好的条件,让研究生挑大梁,独自负责项目,锻炼管理才能,让他们得到培养充分锻炼,研究生以后不仅可以做技术工作,还要会做管理,综合能力强。她的学生在工作岗位得到好评,很受用人单位欢迎。


    四、勇于创新 从2万元设备改造到世界第一台气压焊轨车诞生
    85年她研究生毕业时发现:一台焊机,从国外引进要一千多万,而我们自己做仅需要三百余万,这深深地刺痛了她的心。“引进国外轨道焊接设备太贵了是天价!作为中国焊接工作者,应该打破这种国际垄断格局!”。消化吸收、自主创新,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十分难,走这条道路不知需要付出多少的艰辛。这种创新工作必须到自然条件恶劣的工程现场去获取数据,这对许多男同志都是一个不小的考验,对一个女同志来说是更大的考验。如从1989年开始几乎春节期间她都是在成都焊轨厂做实验。因为那时焊轨厂的生产才能停下来,一点一点地消化吸收国外技术,开展实验研究。年复一年,从2万元设备改造小项目做起,到十万,再到百万,终于研发出符合国情的专用焊轨设备。她笑言“是个“苦行僧”, 多年来,很多人以为我是男同志,一看到我是女性都很惊讶”;一天她全都在忙,晚上不加班就很高兴了,不是在搞科研,就是在搞成果推广;正是她这种坚持不懈、几十年如一日的埋头苦干,才有了世界上第一台“数控气压焊轨车”的诞生,已经在平原和世界屋脊高原(青藏铁路3000-4600米海拔的格拉段)地区轨道工程建设中推广应用,成功解决了现场焊接钢轨涨缩轨、阻力大、焊接质量波动存在安全隐患等诸多技术难题,填补了高原缺氧、人机效能差、线路换铺工程焊接技术和装备的空白。

她今后的目标不仅是把技术做好,同时还要把该项成果推广好,不断进取,不仅要保持国内外领先水平,而且要创出中国品牌。